何为“三伏灸”?

简单的说,三伏灸就是三伏天艾灸疗法的简称,是预防虚寒性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夏季自然界的阳气比较旺盛,在这个季节通过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祛除体内的寒气,补充虚损的阳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目的。

其主要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人体不同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三伏灸不仅可以祛除表层的寒湿之邪,还可以祛除体内深层、潜伏已久的寒湿之邪,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为什么要做三伏灸?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段时间。这时,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此外,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此时艾灸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效果。

年三伏灸时间表

夏至开穴6月21日——7月15日

初伏灸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灸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灸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8月25日——8月31日

正确看待排病反应

在艾灸调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调整反应,例如失眠、嗜睡、腹泻、发痒等,都被称为“排病反应”。

这是身体在修复过程中的正常调整,是好现象,说明身体的气血还算旺盛,正气能够被调动起来积极对抗病邪,一般反应越明显调理效果越。相反地,调理后如果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说明身体虚弱反应迟钝,那调理效果也就会缓慢。

那么为什么会有排病反应?那是因为持续的艾灸给身体输入了大量的能量,推动气血快速流动。若体内有明显的淤堵或病变,气血流动就会受到阻力,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即冲击力和阻滞力。

这两种力量都比较大,病变部位不断受到拉锯式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应,如:疼痛、发热、上火、情绪低落、及其它类似病情加重的情况。这个不断“冲击”的过程,就产生了“排病反应”。

三伏灸注意事项

1、孕妇、心脏病患者、皮肤严重过敏人群不宜采用;

2、艾灸后禁冷水洗澡,禁风吹;

3、艾灸期间应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4、三伏灸乃养生保健之道,重在预防、调理、缓解,如病痛严重时,医院治疗。

三伏灸饮食禁忌

1、忌烟、酒;

2、忌大量进食辛辣、燥热之品,如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以防燥热内盛,暗耗津精;

3、忌海鲜、鸭肉、鹅肉、苦瓜、西瓜、冰水冷饮等寒凉之物,以免引起过敏、脾胃虚弱或减弱调理的效果;

4、忌肥甘滋腻之品,如红烧肉、炸鸡等。

可刺激血液循环,舒缓神经,消除病痛,祛寒除湿,温宫补阳,激发人体自愈能力,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对阳气不足、风湿关节痛、女性妇科疾病等有更好的疗效,“神灸”之称名副其实。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坚持在三伏这段时间艾灸,无论是祛顽疾,还是增强免疫力,都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脏腑调理12节〗〖五行16节〗〖舌诊,手诊,面诊,60节〗〖五运六气26节〗〖辟谷17节〗〖小儿推拿20节〗〖三焦调理10节〗〖十二经络12节〗〖耳针21节〗〖三伏灸12节〗〖导引+五禽戏24节〗〖妇科病调理20节〗〖伤寒论13节〗〖祝由术20节〗〖修海底轮20节〗〖灵龟八法20节〗〖针灸入门手法视频5节〗〖产后康复20节】〖艾灸指导】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xzjb/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