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丽摄影报道

朱铁刚是朱记扣碗的掌门人,在盐山开着两家大酒店,但更多的时候,他喜欢亲自动手制作扣碗。自己动手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老辈人传承下来的手艺,在他这儿“不能丢”。

朱铁刚是盐山县西三里村人,小时候,村里有人办红白事,父亲总是被请去做老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扣碗。朱记扣碗在盐山县赫赫有名,父亲也备受人们的尊敬。十几岁的时候他就给父亲打下手,不久就能自己掌勺了。慢慢地,他做的扣碗因香而不腻而有了名声,众人讨教秘诀,不擅言词的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笑笑。在朱铁刚看来,所有的秘诀都不是秘密,无非是“爱琢磨,心热爱”。

朱铁刚自称是“抡大勺的”,专注制作扣碗22年,把朱记扣碗做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天才能做出来的功夫菜

扣碗又称老席,也叫“八大碗”,是盐山一带婚丧嫁娶招待客人的民间风味菜肴。顾名思义,八大碗就是一桌八碗,有红肉扣碗、白肉扣碗、松肉扣碗、鹅脖扣碗、卷煎扣碗、藕夹扣碗、红丸子扣碗和白丸子扣碗。

乡村婚宴上,帮忙的乡邻用木板托盘送上八大碗,一声“开席啦”一下就打破了乡村的沉寂,那种隆重与热闹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而烟火最旺处,依然是做扣碗的师傅那儿。

扣碗是功夫菜,做出一套完整的扣碗需要两天的时间。而朱铁刚做扣碗,更是讲究。

所有的食材都需亲自采买,不同的扣碗有不同的要求。红肉扣碗需要带皮的五花肉,白肉扣碗要用肥一点的不带皮的肉,白丸子需要的是猪腱子肉;同样是肉馅,做松肉、藕夹、卷煎的肉馅也不尽相同。食材的选择需要经验,更要有一颗不怕麻烦的心。

耗费心力的食材选购仅仅是个开始。扣碗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煎炸蒸煮等几十道工序,剁馅、切块、过油,上大锅蒸一个半小时,蒸好后需要静置十几个小时,第二天再上大锅蒸两个小时,这样才能做出半成品。“做扣碗蒸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把肉里面的油蒸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扣碗才能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四代传承

朱铁刚的脑海里,时常会闪现祖辈做老席的画面。

寒冷的北方冬日,正是蔬菜等食材匮乏的时节,却也是庄户人家婚宴迎娶的高峰。如何用有限的几两肉做出一桌丰盛的宴席,让并不富裕的农家完成娶媳嫁女的人生大事,成了摆在乡村厨师们面前的难题。勤劳聪慧的盐山人,总能在有限的材料基础上创造出最漂亮丰盛的美味,扣碗儿,便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一代代乡村厨师的传承中形成的,并渐渐成为盐山传统婚宴上必不可少的大席正餐。

盐山县西三里村的朱之光,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厨师,他在总结前人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制成典型的民间老席扣碗。他做的扣碗在当地小有名气。

第二代传承人朱金地、第三代传承人朱文光,承继师傅的制作技艺,对选料、制作工艺、配料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先后推出20余个品种的扣碗,当时也是名震乡里。

旧时农家,成席设宴的隆重时刻,“八大碗”热气腾腾地摆开。宾客吃得满意,主家挣足面子,朱记扣碗的名声也被口口相传。

从父辈手里接过制作扣碗的手艺,朱铁刚更是大胆创新。时代在变,人们对扣碗的口味要求也在变。他说:“只有创新求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创新口味,自成一体

朱铁刚介绍,朱记扣碗通常以猪肉、蔬菜、鸡蛋和面粉为原料,垫碗原料传统的有豆腐、粉皮、粉条,现在则新添了海带和蔬菜等,配料有花椒、八角、茴香籽、桂皮、肉蔻等十几种作料。先制作各种形状的扣碗料子,通过煎、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制作成半成品。然后将半成品分别装在八个小碗内,上面放置垫碗料,送入笼屉蒸熟后待用。最后,将盛满蒸熟料子的小碗,倒扣到大碗里,再浇上事先煮好的汤,即为扣碗。

“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就说最后浇的汤吧,需用新鲜的猪棒骨和老母鸡连续熬制几个小时,火候、原料都不能差,差了熬不出那个鲜味。”

在朱铁刚看来,扣碗最大的特点是素食肉味,古时说三两肉一桌席,说的就是扣碗的特点。现在的扣碗肉素分明,肉是实实在在的猪肉,素的原料一般是鸡蛋和面粉。作为朱记扣碗的第四代传人,朱铁刚总结前辈经验,推陈出新,对选料、加工制作、煎炸烹饪等过程进行了全面创新,推出了30余个不同风味的扣碗。

现在的扣碗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礼品。朱铁刚开发了扣碗礼盒,更方便保存和携带。

每天在两家店之间忙碌,时时有订餐电话响起,但忙碌的间隙,朱铁刚依旧乐于下厨,享受做扣碗的时光。他69岁的父亲雷打不动,每天都会来店里转转,还会时不时地和他交流一番做扣碗的手艺。朱铁刚明白,几辈人传承的这份美食,包含着盐山人的智慧和纯朴民风,他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做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szhj/1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