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盆羊肉的前世今生撩咋咧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关于水盆羊肉的前世今生—撩咋咧!来自全国的网友 话说一部大火的《长安十二时称》让西安又一次火了,不过比这部剧还火的应该就是剧中的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了吧!据说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北京地区水盆羊肉的订单量都增长了不少。对于初次听到这个名字的食客来说,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道美食,但对于“老陕”来说,在没有什么比这碗水盆羊肉更能俘获冬日里陕西人民的胃了。 “水盆羊肉”的前世今生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陕西地区汉族著名的传统小吃,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原同州府治朝邑县),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其中尤以澄城的水盆羊肉最为地道,最为悠久,并于年1月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盆羊肉以大荔水盆羊肉最为有名。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 《山家清供》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 “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 水盆羊肉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朔到商周时期,经过秦汉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初具“雏形”。 水盆羊肉发源于东府,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到了现在,这道东府的特色美食也在西安落地生根了很多年,对于牛羊肉的美食,西安人一向很少会拒绝,尤其是这道美味可口的水盆。 ” 水盆羊肉汤 在西安生活工作的渭南人就很多,因此渭南的很多美食在西安也都能看到,由于两地距离较近又口味略同,因此西安的渭南美食也基本能保留本来的特色。去渭南吃水盆,通常都是早上吃,因为只烧一锅汤卖完就没了,其特点就是“汤清香、肉酥烂、饼焦黄”。不过在西安老板也不可能只开一个早上,对于一些吃货“老炮”来说,二者之间仍然是有区别的,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必那么讲究了。 “水盆羊汤”怎么吃 食用水盆羊肉时,要配月牙饼,这个月牙饼和肉夹馍的白吉饼可不是一类,月牙饼通常烤的会略微焦脆一些,饼上面撒有黑芝麻,中间是空心的,用筷子一戳就开了,刚好可以夹肉,一碗羊肉一般店家会配两个烧饼,另外会在店内放有凉调好的青辣子小菜,掰开烧饼加入肥瘦相间(一定要吃肥瘦相间的!吃纯瘦的都是异类~)的羊肉和小菜,一口咬下去那滋味,简直无与伦比! 当然也可以把馍掰碎泡进汤里去吃,加些油泼辣子,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不过目前西安流行的吃法还是第一种。 ” //做法讲究 这道陕西渭南名吃的原料有: 一,带骨羊肉20斤,羊骨10斤,羊油3斤。 二,红花椒g,八角30g,小茴香30g,草果5个,桂皮10g,香叶5g,白蔻5g,千里香5g,姜10g大葱15g,香菜少许,鲜花椒g。 调汤:不锈钢桶放入清水50斤,水烧开下入焯过水的羊骨(羊骨剁开)和焯过水的羊油(切块),大火熬3个小时(中间大火熬的时候水蒸发少时陆续加入清水 煮肉:待汤熬白时,这时羊油基本熬化。将带骨羊肉剁每块3到5斤的大块,陆续下入汤中,下入姜块,大葱。锅里加水,水没过羊肉即可。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然后那一个大篦子,压在羊肉上(防止羊肉浮起,让羊肉受热均匀),篦子上面一重物(一盆水,油桶都可以),将羊肉压好,继续大火烧开,改小火焖煮4个小时。 装料包:将所有香料包在调料包里。锅里烧水,将调料包煮10分钟,捞出,料水不要,再用清水掏洗即成备用。 羊肉煮4个小时以后,取掉篦子,这时羊肉浮起,拿一个筷子揸羊肉,如果筷子可以轻松揸透,说明羊肉基本成熟。这时下入调料包,食盐g在煮1个小时,让羊肉充分吸收香料和盐。 捞肉,取骨:所有前面工作完成后,取出料包放在一个盆里备用。将羊肉捞出放在一个篦子上,趁热取掉羊肉里的羊骨(将取出的羊锅继续放在锅里),将取骨羊肉放在一个不锈钢盘里备用。 试味:尝试下锅里的羊汤盐为如何,盐如果重,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备用。 制调料水,花椒水:将放在盆里的料包,加入热羊汤,炮制就成调料水。在拿一个盆,放入洗净的鲜花椒,倒入热羊汤泡制即成花椒水。 装碗:碗里放入味精5g,鸡精5g,加入50g羊肉,然后舀入羊汤,加少许羊油,香菜末即可上桌。 羊肉属于滋补类美食,是冬季防寒必备品。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因此,脾胃虚弱的朋友可以多吃几次水盆,对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到了冬天,西安大大小小的水盆羊肉馆子里也都是坐满了人~ 飞鱼有话说~ 陕西站的旅程到这里就要结束啦~ 我们下一站即将去往哪里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xzjb/9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用花钱在家就能制作的钓鱼小药附上配方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冬天泡制钓鱼小药中缺不了小茴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