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治百病,并不是说说而已下
中医内科病症包含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气血津液以及肢体经络病证,因其范围较大且脏腑经络之间联系密切,所以一旦发病,很容易发展恶化,病情相对复杂,所以另外开篇分论内科病症的脐疗治法。 内科: 1、细菌性痢疾 药物:艾绒适量 制法:制成艾柱 用法:灸其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 出处:《千金方》、《针灸易学》、《针灸逢源》等,壮数从7壮治数百壮不等。 2、急性肠炎 药物: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切碎或捣烂,炒热 用法:敷脐。用于急性肠炎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3、感冒 药物: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适量 制法: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 用法:敷脐,胶布固定。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辽中医杂志》 4、中暑 药物:食盐、艾绒各适量 制法:食盐研细末,艾绒做成艾柱 用法: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用于中暑汗出脉绝者,在急救时应用 出处:《针灸学简编》、《针灸学》 5、支气管炎 药物:五倍子、五味子或米壳适量 制法:蜜或生姜汁调糁膏 用法:贴脐,用于久咳不止 出处:《理瀹骈文》 6、支气管哮喘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3根 制法:前3味药碾成细末,同葱白头共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盖上不透水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天2次。用于因风寒、饮食等外因引起的哮喘 7、肺炎 药物:葱白、艾叶各6克 用法:共捣烂,包脐眼。另取一份,在虎口上刺出微血后将药包上,烧退即去药。用于小儿肺炎。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8、呕吐 药物:吴茱萸适量 制法:烘干,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 用法:敷神阙穴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9、呃逆[三味止呃散] 药物:芒硝、朱砂、胡椒各适量 制法:共研细末,分装备用 用法:外敷于脐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10、胃痛 药物:仙人掌适量 制法:去刺捣烂,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胶布固定,适用于热性胃痛。 11、胃下垂 药物:艾条一支,生姜一片 制法:将生姜片上插数孔 用法:用艾条悬起灸之。每日一次,每次三十分钟。最好每日上午九时左右灸之 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12、鼓胀 药物:吴茱萸15g 制法:研末,炒热 用法:敷脐 出处:《穴敷疗法聚方镜》 13、腹痛 药物:白芷60g,小麦面15g 制法:白芷研为细末,过筛;和白面调均匀,用醋调成膏,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用于绕脐腹绞痛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4、腹胀 药物:芒硝10~20g,小茴香1.5~3g 制法:共研为细末,过筛,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待大肠通便,腹胀即减或消失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5、腹泻 药物:伤湿止痛膏一贴 用法:贴脐,12~24小时更换一次,用于腹泻 出处:《四川中医》 16、便秘 药物:杏仁、葱白、盐各适量 制法:研成膏状 用法:涂脐上,并涂手心。用于大便不通 出处:《药治通义》 17、黄疸 药物:干姜、白芥子各适量 制法:共研细粉 用法:敷脐,以口中有辣味去之。用于阴黄 出处:《理瀹骈文》 18、脾肿大 药物:皮硝6g,生栀子、巴豆、杏仁、葱根各7个,独头蒜1个,白面1撮,白酒1盅 制法:共捣烂,调匀,加酵母适量,涂纱布上 用法:敷脐,固定,一昼夜取下,一周后再敷。一般敷3~5次 出处:《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水肿 药物:大蒜适量 制法:捣烂 用法:敷脐。用于下焦水气 出处:《本草求真》 20、大小便不通 药物:葱白适量 制法:和饭,捣成饼状 用法:敷于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1、癃闭 药物:肉桂、车前子各适量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敷脐。用于小便不通属寒者 出处:《理瀹骈文》 22、肾炎 药物:甘草、甘遂各等分 制法: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 用法:贴脐。用于慢性肾炎,可利水消肿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23、尿路感染 药物:明矾、白酒各适量 制法:选透明的明矾1块,放在酒杯里研磨5分钟 用法:用时以手指沾矾酒,在患者脐部研约15分钟,用于尿道炎小便不利,使用30多年有效 出处:《常见药用食物》 24、泌尿系统结石 药物:大葱白1斤,食盐少许 制法:混合捣融,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并敷小肠腧、膀胱腧穴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25、淋证 隔盐灸脐法 用法:以细盐填脐中,以艾柱或艾条灸之 出处:《四川中医》 26、小便频数 药物:肉桂6g,定向6g 制法:共研细末,用黄酒调为糊状 用法:贴脐部,每日换药一次。用于寒性小便频数 出处:《俞穴服药疗法》、《陕西中医验方选编》、《中医外治法集要》 27、小便失禁 药物:附子、干姜、赤石脂各适量 制法:共研细末,调成膏状 用法:涂贴脐部。用于膀胱虚,小便失禁 出处:《理瀹骈文》 28、遗尿 药物:五倍子适量 制法: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 用法:敷神阙穴 出处:《俞穴敷药疗法》、《穴敷疗法聚方镜》 29、遗精 药物:五倍子、煅龙骨各适量 制法:共研为细末 用法:取适量药末水调涂满肚脐,上面加肤疾宁膏覆盖,两天换药一次,适用于无梦遗精 出处:《大众医学》 30、阳痿 药物:小茴香、炮姜各5g 制法:研末,加食盐少许,用少许人乳汁调和 用法:敷脐,外用胶布贴紧。5~7天换药一次 出处:《新中医》 31、早泄 药物:露蜂房、白芷各10g 制法:烘干发脆,共研细末,醋调成面糊状 用法:临睡前敷脐,外用纱布盖上,橡皮膏固定,1~2日一次,持续3~5次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32、腰痛 药物:生姜g,水胶30g 制法:共煎成膏,厚纸摊 用法:贴脐,甚效 出处:《串雅内编》 33、高血压病 药物:吴茱萸、川芎各等分 制法:混合研为细面,密贮备用 用法:将神阙穴用酒精棉球擦干净,取药粉5~10g纳入脐中,上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三天换敷一次,一月一疗程 出处:《中国针灸》 34、自汗、盗汗 药物:五倍子2份,五味子1份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取末10g,温开水调成小饼状,外敷脐窝部,用布包好固定,连敷3~4次。用于虚汗症 出处:《江西中医药》 35、痹症 用法:选天枢(双)、阴交、水分穴,简称脐周三穴。毫针刺,平调法提插捻转。天枢穴要求针感放射至腹股沟,阴交穴放射至阴器,水分穴放散到胃脘和脐下,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六次为一疗程,连续三疗程。 36、前列腺肥大 药物:葱白10根 制法:捣烂,分为三等分,锅内加热 用法:交替熨脐。用于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难 出处:《四川中医》 37、慢性前列腺炎 药物:麝香0.15g,白胡椒7粒 制法:白胡椒研成细粉,瓶装密封备用 用法:脐部温水擦净,先将麝香粉倒入,再放入胡椒粉,上盖一小张圆白纸,外用胶布固定,每隔7~10天换药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休息5~7天,连用六个疗程 出处:《江西中医药》、《中医杂志》 38、术后腹胀 药物:莱菔子1勺,麝香回阳膏1张 用法:将麝香回阳膏放入温开水中浸泡一分钟,然后取出捏成薄片,再将莱菔子放入膏药中心,敷贴于神阙穴处,一般两小时取效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39、内科杂症 药物:葱白适量 制法:炒热 用法:熨脐。用于脱阳危症。 出处:《本草纲目》 脐疗到现如今已经有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到现代的药方总结中均有其治病救人的依据,虽不敢说神阙可治百病,但在临床实践中,脐疗的治病效果经过多次实践都具有很高的治愈率。 它不仅是中医学者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穴位,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实践并得到效果的治疗穴、保健穴、养生穴,对人们生活健康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THEEND— ?版权声明: 1、文源:青医说编校/张大饼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shens.com/xhxxzjb/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传统中医传承篇少吃药,用它敷肚脐,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