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看美食石子馍
石子馍,在西北是比较常见的食品。网上也有很多制作石子馍的教程,今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一下石子馍。 百科:据《礼记》记载:先民发现火的用途后,“修之以利,以炮,以燔,以亨(烹)以为醴酪”;相传“神农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更进一步能够“燔黍”。后汉郑玄注:“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是先民在发现火后的又一重大发明,现代的石子馍是由古代的燔黍演变而来。 如果我们把面粉当作一味中药,可以认为石子馍是对面粉的一种炮制——以加热的石子炮制面粉。 用料及制作过程 石子馍,通常是用小麦粉、植物油、鸡蛋、小茴香(或花椒粉)制作而成,有时会加芝麻、瓜子仁、花生仁等。 主料小麦 五谷为养,五谷的气味皆淡,偏性较弱,所以适合体虚患者养生。但也因为偏性太弱,容易随着不同的烹饪方法,导致其作用发生变化。 小麦,北方冬小麦9月-10月播种,次年4月-5月收获,得天地收敛后的生发之气,北方的小麦从生长到收割,麦秆和麦穗不会弯腰,在五谷中,入通于肝。 煮饮,取其味甘,止渴生津;作面食,性味温和,力量平缓,和利五脏;面粉和醋,性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外敷治跌打损伤;炒食,增强香气和温性,止泻。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味甘微寒,无毒。养肝气,去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止漏血唾血,令女人孕必得,易作曲,主小儿病食不消,下五痔虫,平胃气,消谷止利。 《食疗本草》孟诜 小麦平。 (一)养肝气,煮饮服之良。服之止渴。 (二)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黝之色。 (三)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 (四)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 (五)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 (六)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 《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 甘温。补虚乏,实皮肤,厚肠胃,强筋力。北产重罗者良。造为挂面,可以致远,病人食之甚宜。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新麦尤甚。惟单酵水造为蒸饼,较不助病,且可入药。 跌打挫朒,白面同栀子捣匀,水调涂。 远行脚研成疱,白面水调涂。 大衄血出,飞罗面入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大便久泻,飞罗面炒熟,每晨加白砂糖,或炒盐调服。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鸡蛋 原理/关于“滚鸡蛋”外治法思考 卵白气轻,具有解散作用;卵黄温润淳浓,体备土德,滋养阴液,具有实土熄风之效果。 鸡蛋有润燥止渴的作用。 小茴香 辛甘温,味重气轻而质轻,植物果实,以散为主,开胃健脾,散寒止痛。 花椒 性温辛,气味皆重而质轻,为植物果实,食之唇舌发麻且持久,辛散力量较大,以散为主,温中散寒。 还有芝麻、花生、瓜子仁,生食润燥,适当炒食后水分蒸发,同时增强了香气和温性,行气而不燥。 制作石子馍时,先将面粉和水,加植物油、五香粉、花椒叶或小茴香等,做成薄饼状,然后撒上芝麻、碎花生或瓜子仁等。将石子加热后,取出一半石子,再将饼摊在剩下的石子上,然后将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饼上。石子加热后可以均匀散热,保持整个制作过程中寒热均匀分布到石子馍上。 适宜人群 炮制出来的石子馍有焦香气,气重于味,气为阳味为阴,功能偏于气分,焦入心香入脾,故健脾阳消食。 制作过程中除了和面加一点水,即便有瓜子仁、花生仁、芝麻、鸡蛋去润燥,最后石子馍还是以芳香行气燥湿的功能为主。 对于一些长期食欲不佳、舌质淡白、慢性腹泻、面黄肌瘦、发育迟缓的孩子,石子馍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临床中有些患者不喜欢吃稀饭不喜欢喝水,喜欢吃干米饭,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石子馍。主要适用于脾胃津液够而脾胃阳虚的情况。 嚼石子馍时要用口水搅拌,不能喝汤喝水,这样脾胃之气才会越养越旺,嚼完后再去喝汤喝水。 相似作用的还有炒黄豆、棋子豆、烤馍片等,豆子入肾,炒后入脾。 食用禁忌 舌质绛红,消渴内燥、大便干结的体质,不可食用,会加重脾阴虚。 虽然食物相对于药物来说偏性较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也要选择食用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 你还知晓哪些健脾的美食,快快分享出来吧~ 文 草民网课学员 排版 胆小鬼 往期精彩内容 如何理解脾主五味 咳嗽喘的区别 草民先生说说“经方” 中医重塑之恩 从喝面汤聊起“原汤化原食” 你伤了孩子的脾胃了吗? 孩子虚寒腹泻太受罪?不妨试试中医方法,还不用吃止泻药 更多精彩音频内容 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yfyl/9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七个脾胃病方妙用,每一个都有用方指南
- 下一篇文章: 中药二味中药功效汇总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