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食普罗勒,写给河南的朋友
网上一位朋友,说他们河南人特别喜欢吃荆芥,能不能写点荆芥。既然答应了就要兑现。 河南的“荆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先对河南的“荆芥”调查一番。比如,并非所有的河南人都吃,安阳地区就很少吃。 走访了许多河南郑州、开封、洛阳等地朋友之后得出了结论: 河南一带所说的蔬菜“荆芥”,并非植物学上的“荆芥”,也非药物学上的荆芥。 河南一带说的荆芥菜,实际上是一种罗勒,而真正的荆芥,却被他们叫成“假荆芥”。 河南的“荆芥菜” 罗勒与荆芥都是唇形科的,都有一些香气,嫩叶也都可入菜,因此混为一谈情有可原。不过罗勒与荆芥分别为两个属:罗勒属和荆芥属。 荆芥 唇形科荆芥属。是中华常用中药材之一。味平,性温,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祛风、凉血。用于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呕吐。 在很多治疗感冒的重要方剂中,常与防风等中药伍用。 荆芥属植物约种,我国有38种。 荆芥别名有:线荠、四棱杆蒿、假苏、鼠实、姜芥、稳齿菜等。 荆芥在西北、华北。中南、西南各地有野生。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有人工栽培。 罗勒 唇形科罗勒属。 罗勒属植物也是个大家族,变种及品种也是繁多,有大约35个种。 不同的种和变种的别名很多: 九层塔、九重塔、千层塔、金不换、圣约瑟夫草、甜罗勒、兰香、矮糠、零陵香、满园香、翳子草、矮糠、薰草、香叶草、鸭香、香草、臭草、家佩兰、茹香、鱼香、薄荷树、零香菜、五香薄荷、巴西香草、气香草、矮糠香草(北京)、香花子(安徽)、缠头花椒(新疆)、家薄荷(江苏)、香草头(浙江)、光阴子(江西安福)、毕焕子(客家)、省头草(福建),蒿黑(四川会理),小叶薄荷(广西)等。 河南所吃的罗勒,也就是称作“荆芥”的菜蔬,其实植物学上的学名是:疏柔毛罗勒。 湖北均县一带也这样叫成荆芥。 也有根据字音写作“茎菜”的。 罗勒身世 罗勒在西餐里是非常广用的香料,相当于咱们用葱姜蒜。 罗勒起源于东南亚,最早印度用于香料。 罗勒的英文basil,来源于希腊语“王”。因为是亚历山大东征将其带到欧洲的。 中国很早就有引进,曾因后赵石勒讳,改名兰香。 真正的荆芥味道很重,含挥发油1.8%,非常冲鼻。相比之下,罗勒的味道就比较温和一些,含挥发油在0.5上下。所以,真的荆芥还真没有人喜欢吃。 在河南对见过大世面的人,羡慕地称为“吃过大盘荆芥”! 品尝“荆芥”,如同聆听豫剧,吃的就是这中原味道。 老虎菜 荆芥菜,应该叫罗勒,有强烈香气。河南菜中最经常吃法是将嫩尖和蒜茸一起凉拌,可以加黄瓜、腐竹、凉面。 拌洋葱俗称“老虎菜”。 也可以吃熟的,如清炒荆芥、荆芥桔梗粥、荆芥馄饨等。 中外罗勒 河南人非常钟情“荆芥”这个名字,若有懂得植物学的人告诉说,这叫罗勒,反而不高兴。吃了那么多年的“荆芥”,莫非吃错了? 他会举出很多见过的罗勒品种跟你争辩,指出罗勒和河南的荆芥有诸多的差别。 其实,罗勒的品种很多,各有各的不同。茎叶有的有毛,有的没有;叶缘有带齿和不带齿的;香气也有各式各样……。比如风靡意大利的甜罗勒与盛行于潮菜的九层塔就不太一样,但都是不同的罗勒品种。 河南的罗勒茎秆多为绿色的,九层塔茎秆常带有淡紫色。河南罗勒“荆芥”带点柠檬味,九层塔则多点八角茴香味。 台湾正宗的三杯鸡就是用九层塔做的。 潮菜的九层塔是几种罗勒属的植物统称,包泰国罗勒、柠檬罗勒,、圣罗勒等。 罗勒具有“无限花序”结构,条件适宜下其花会一层层地往上长,实际不止9层。长得不好,层数也少。 一般家庭用,没有菜系的标准限制,用哪种罗勒都可以乱用、混用,有哪个就用哪个。但若是大饭店里做大厨,可就讲究了,什么菜用哪种罗勒是不能用错的。 喜欢吃意大利面的,必然会遇到一种“青酱”。就是将甜罗勒捣碎,与松子、大蒜、干酪、胡椒,加橄榄油等一起搅打,用橄榄油封住酱面达到密闭。 兰香子 罗勒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部位:种子 罗勒的果实为小坚果,小如芝麻。种子更小,叫光明子、明列子、兰香子、南眉籽、珍珠果等。 罗勒子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有32.5%的优质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8%为α-亚麻油酸。 尤其是含有非常多的多糖,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浸泡于开水中会迅速吸水膨胀。 摄入后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也常被用于做减肥食品。 由于光明子的奇妙特性与特殊的药理作用,在米酒、果汁、颗粒悬浮饮料、珍珠奶茶、刨冰、酸奶(奶制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原创不易,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yfyl/7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草罗勒
- 下一篇文章: 土植物要正名我也可以很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