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东汉的“煮饼”、魏晋的“汤饼”都是面条最初的叫法。面条既是经济饱肚的主食,还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种类丰富。

在"中国首届面条文化节"上,首次评选出"中国十大名面条":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河南萧记烩面、兰州拉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吉林延吉冷面。

这些经典的面食想必大家定有所耳闻,但不一定都吃过,并且吃得明明白白、健健康康!

面条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面条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一般来说,吃起来比较筋道的面含有的蛋白质会更多,更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每克煮熟的面条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质、40克碳水化合物,热量是千卡,相对于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来说,它不是脂肪性食物,每天摄入适当量的面条并不会有发胖的风险。

面的吃法丰富多样,有过水凉面,也有温度极高的油泼面,但不应为了贪图凉爽和刺激吃过凉或过热的面。太热的面对食道会有损伤,太凉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大部分时间,吃碗温乎乎的面最合适。

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克面条煮熟后变成克,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这种有益的原料,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所以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而早上一般应该吃些蛋白含量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则不利于消化吸收。

根据季节及各人体质的不同来吃面,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证健康。

春秋季人们多吃卤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喜欢用蒜苔和豆角做卤面。因为这些菜是做卤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时候,也是人们吃面条最多的时候,平时三两天里最少要吃一顿卤面。

夏季人们多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或阴阳水(开水掺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荆芥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多吃汤面条、拉面条、烩面条,里面放些干菜、酸菜或新鲜青菜。有些地方的人爱吃清水面条,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条汤内搅入面糊,这种带糊的面条,人们俗称为“糊汤面条”

阳春面原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称“清汤光面”,是旧时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之一。后因商贾人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乐曲名《阳春白雪》的“阳春”二字,改称为“阳春面”。上海当时小有名气的馆子如“老半斋”、“四如春”等都是吃阳春面的佳处。阳春面制法简单,但阳春面的“面”,大有讲究。有的用龙须面,有的用细面,有的用小阔面,最普遍的是呈方形的中粗面,名称都叫阳春面。不过现在的阳春面多以蛋面为主,面质爽口弹牙。

阳春面虽没浇头,在面汤制作上却很讲究。有的用纯鸡汁,有的用鳝骨或小鲫鱼经油炸后加葱姜等各种调味熬制成鲜汤,有的用肉骨汤,有的仅用精盐、味精、葱末、熟猪油以沸水冲制。阳春面的面汤是几种风味面中最营养最值得一喝的。

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酒后吃碗阳春面,不仅有解酒的作用,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而且由于阳春面口味清淡,老年人和儿童都适合吃。

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

传统的北京炸酱面通常用黄酱为主料,用肥瘦肉丁作为配料。黄酱蛋白质含量较高,B维生素含量相当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煮面条时的维生素损失。它的主要缺点是咸度往往过高。炸酱的内容,其实也可以更加丰富。少用黄酱,多配合一些甜面酱和纯大豆制作的大酱,味道就会更加鲜美,而且不那么咸。如果能够加入一点沙茶酱,会增加海鲜风味。从中医上讲,炸酱的猪肉丁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所以炸酱面特别适合秋冬季作为润燥的食物来食用,但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菜码是保证炸酱面营养品质的关键所在。候选的材料包括青豆、黄瓜丝、萝卜丝、胡萝卜丝、豆腐丝等。只要加入足够多的菜码和面条相配,就等于吃到了不少新鲜蔬菜,轻松实现食物的多样化,维生素C和钾都可得到充分供应。加入豆腐丝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补充酱和面条里都比较缺乏的钙元素。如果,炸酱面的菜码较少,吃时可以搭配小凉菜,增加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纤维的摄入量。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入口外滑内筋,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的欢迎。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

山西高手们削出的面条,每条长21厘米左右,厚0.2―0.4厘米。每分钟削刀,每小时可削克面粉揉成的湿面团,有诗赞:“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绿豆芽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也可以不采取传统的酱料,加一些鸡丝、肉丝,还有青椒丝和胡萝卜丝,会均衡营养。秋冬季也可放些黄瓜丝和萝卜丝,黄瓜有败火功效,而萝卜可止咳平喘,缓解秋燥。

面条的故事与传说

中国的象形文字“麦”原指“远道而来的人”,与面条的“面”字结合,就成了“麵”(“面”的繁体字),而小麦以及小麦粉制作而成的面条,在数千年前也确实是远道而来的。

小麦最早诞生于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耕文明。在它诞生后的年,小麦种植技术连同制面技术,开始从中东地区传到地中海,穿越巴尔干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向东经过中亚来到中国。

因此,这条以长安为起点,途经甘肃、新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又被叫做“面条之路”。

南北两地之面条实有着天壤之别。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条,以蛋面为主,用的并非鸡蛋而是鸭蛋黄,面身幼、面质爽口弹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广受欢迎的有细条干面及虾子面;北方的“面”则指以小麦磨成的粉,面条多不用蛋,用之以碱水,加入碱水能令面条变得容易消化,故面条成为北方人主要食粮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条面较粗,面质软滑柔韧。如果在北方如果说“要面”,老板只会给予面粉;而在南方,卖的则会是巳加工好的面条。

中华面条除了南北文化各异,其实很多面款亦含不同意义或有其背后独特故事。

长寿面:中国人每逢生辰设于宴会最后必吃食品,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古时吃长寿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婴长命百岁,此世俗一直沿袭下来。吃面时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有传黄帝于冬至当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后的每一个冬至都以吃长寿面代表敬老,所以长寿面又称“冬至面”......

寿辰时吃的面线亦会称为“寿面”。面线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种叫法:结婚时送予女方的会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以面线相赠亲友的则是“太平面”

老弱及病者吃的,属健康食品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民间有传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而费煞思量所准备之贺礼。因而做面线的人家中都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线的品种繁多,有鸡蛋面线、龙须面线、银丝面线等.....

又如“冷淘”,原由武则天所创。据说武媚娘年轻时天姿国色,十四岁巳被选入宫当才人。因要与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分开,临进宫前他俩到一面店吃面。有见当日天气炎热,媚娘灵机一动,与老板研制出柔软可口的“冷淘”。巧遇当天是媚娘生日,为了怀念当年情境,致以后每逢武则天寿辰之日心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寿终正寝此习都并未曾变改。

陕西岐山面又称“和气面”。话说西周时,殷纣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绩,将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后来周文王回到家乡,乡亲见他因受苦而变得消瘦,都带来大量食物予之补身。周文王为答谢大家对他的爱护,便亲自做面、并以大家带来的食物煮面招呼。当面吃完,大家将剩下的汤倒回,再滔面。这种只吃面、不喝汤的吃法被称为“和气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yfyl/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