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牡蛎,中药材名。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主产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及山东等沿海一带。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之功效。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牡蛎图片

牡蛎图片

牡蛎中药材图片

牡蛎图片

牡蛎简介

药材名:牡蛎

拼音:MǔLì

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山、蚝莆、左壳、蚝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卵圆形、三角形或长圆形贝壳,大小不等,通常长10~30厘米,宽5~10厘米,厚1~3厘米;外表灰色、浅灰棕色或灰蓝色,呈层状,并有弯曲的粗糙层纹。壳内面多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泽,基部有横纹,无光泽,边缘有波状层纹。左壳较右壳厚而大,不平坦,壳外面常有海螺、苔藓等附着,表面并常有洞,洞内有小贝壳;右壳薄而小,较平坦。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白色,层状。气无,味微咸。以个大、整齐、里面光洁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等。另谓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1.72%;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性味:咸湿,凉。

归经:入肝、肾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牡蛎的功效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牡蛎的作用

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牡蛎的用法

内服:9~30g,先煎。--《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中华本草》

牡蛎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眩晕

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③治一切渴

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④治小便数多

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s,服血药不效者

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

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xzjb/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