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在我们当地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土名字叫“毛拉杆杆”我想可能是因为它长长的杆杆头顶上长着一团毛茸茸的种子,因此得名“毛拉杆杆”吧?)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小时候每年阴历6月初6割药草的时候,其中就有蒲公英。那时候,6月6割药草是当地大多数人家必做的头等大事情,据奶奶说“6月6这天各种野生植物草籽儿已经长饱满,这天割下来的药草保持着最佳药用价值,是割药草最好的时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它中间有许多经典故事也跟着流传至今。”把药草割回家,捆成一小把一小把子放在阴凉处阴干,保存好,不能够让它受潮发霉,要时刻保持透风干燥。从这天起院落里处处飘着一股股清香的中药草味道。

每年阴历6月6天一破晓,奶奶就叫醒我们督促我和姐姐提上镰刀,拿上绳子去大渠沿、田间地头的水渠旁割药草,那时候,到处都是药草,我们专门找到大渠旁边是为了能够割到吸水量充分长势更好、籽儿更加饱满的药草,远远地就能够闻到一股清香的药草味道。而那些没有长在水渠沿的药草因为常年缺水,干廋干廋‘黄凉丝透’(芳草湖土话,半死不活的意思)按照奶奶的话说“他们一棵棵焉头搭脑、干毛湿缺(当地土话缺水缺营养的意思),”药草味道相对就没有那么浓烈。水渠沿边两岸药草已经长严实搭成了桥,一人多高的药草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叫人无处下镰刀。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能够割一大捆子,赶在早饭前,我和姐姐各自扛着一大捆子回家。因为,奶奶说;“太阳待出不出的时候,正是药草喝足了一夜的露水生长期最旺盛的时刻,此刻,割下来的药草药用价值最高,保鲜期最长,味道最纯正,籽儿最饱满”。苦豆子少许、黄蒿、猪尾巴鞭子、蒲公英、艾草、薄荷草、甜草秧秧根、马刺杆、小茴香等等十多味野药草,是我们每年必不可少必须要割到的药草,其中,别的可以或缺或少。但是,蒲公英、黄蒿、猪尾巴鞭子、艾草、薄荷、小茴香必须得割到,奶奶说少了这几味药草就不能够熬成‘药草水’,这几味才是药草水的魂,是它的根基。是组成药草的最重要部分。

那些年,当地产妇坐月子,都是在家中请来当地十里八乡有名的、也是非常稀缺的“接生婆”来接生,婴儿出生第三天,又要请来“接生婆”给婴儿“洗三”,这个“洗三”在当时当地人们看的十分重要。因此,才兴师动众地邀请“接生婆”来亲自洗三,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主人家对于“接生婆”的尊重和谢意。孩子出生当天主人家忙乱不堪,顾及不到“接生婆”,就要趁着“洗三”这天做顿好吃的好好犒劳一下“接生婆”,顺便把预备好的礼物郑重其事地递交给“接生婆”,以此表达一家人的谢意。那时候的最好礼物大多数都是一条毛巾、一米红司令布(当地叫红司令布就是红平布,红色代表吉祥,主人家条件好的话,可以多给半米或者二十公分红布)、一包用红纸包裹好的红糖,一双袜子外加两块钱的一个红包包(用红色纸包着两块钱的一个红包包)。“洗三”的过程就是把收藏好的药草放在开水锅里煮成“药草水”,澄清后,凉冷倒入洗脸盆中给婴儿洗澡,当地叫“洗三”。据说用这种多味药草“洗三”以后,孩子就可以百病不入侵,平安健康地长大。这也许就是祖辈父辈对于一个新生儿最美好的祝愿吧?

记得那些年在我们芳草湖农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体虚寒凉或者是小孩儿积食等等,都是把小茴香(小茴香不算是野生的,它是菜园地里家种的,种上一年就再也铲不清了,籽儿掉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大片,繁殖相当快。)籽儿和茎秆炒熟后,用碗接来左邻右舍家里三四岁小男孩的尿(当地俗称:“童子尿”),趁热浇到炒烫的小茴香上面,赶紧趁着热气腾腾放在肚子上脱(热敷),驱寒解决肠胃里积攒下来不消化食物,还可以疗伤。热敷在碰撞、跌倒摔的青一块紫一块的瘀肿地方,化瘀消肿

那些年药草在当地不仅仅是给婴儿“洗三”用,它的作用可是多了去了,谁家有人得了皮肤病、或是浑身奇痒。熬一大锅药草水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缺医少药它就派上了大用场。俗话说:“闲时经收,忙时用”就是说,闲下来的时候把它收拾好了,等到需要的时候拿过来就能够用,于人于己都非常方便。不至于东求西讨。那时候,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够把药草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看在眼里,夏天懒得经收(经收就是收拾保存的意思)然而到了需要的时候,已经是过了采收的季节无处可采。只能够向别人家伸手张口讨要。邻里们都是毫不吝啬大大方方地给上一把,解决了当时许多人家棘手的皮肤瘙痒困扰或者是伤口溃烂不愈合等等民间小打小闹的小毛病,治愈了各种各样的皮肤病还有轻微的划伤等等。也有讲究一些的人家拿它当护肤用品熬水洗澡,每每从人群中走过飘过一阵阵中草药味道的清香。那种清香久久不散无比诱人,那时候人们要是得了皮肤病根本不用求医问药,也无处求医问药,药草就是最实用最好的灵丹妙药。

非常清晰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位知青女老师就时常拿药草熬水洗澡,每到她讲课的时候打课桌中间的走道里经过,一股清香沁人心扉,飘进每一个同学的鼻孔,总是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去她的宿舍里借书,就连那一本本书上都散发出一股谈谈的药草香味,蒲公英和薄荷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书香味、熟悉的药草香味立刻把我整个人醉倒,那种久久飘散不去的清香至今都在我心底里徜徉着......

由此可见,蒲公英在我们芳草湖人家当做药物来沿用由来已久,我们芳草湖人家的祖先相当聪明,他们很早就把明代李时珍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疗肿。”的妙用沿用到现实生活中,沿用到平常的日子里,一直沿用(只不过现在早已经没有人拿它当做药草使用,而是调理成各种各样的美食登上了大雅之堂,曾经在酒席桌上品尝过蒸蒲公英)到今天。

如今蒲公英已经走进家家户户的餐桌,不仅仅只限于它的药用价值,它的食用价值不断地被人们挖掘,开发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给蒲公英戴上各种各样的桂冠。使它们摇身一变变成各种各样的时令美食进入酒席餐厅。小时候人们把蒲公英在开水锅里稍微一“扎”捞出来,再用凉水“激”冷,切碎拌上食盐,油泼辣面子和醋就成了一盘时令、又可口的凉拌菜。而今天,各种各样的蒲公英馅包子、饺子、饼子、盒子应有尽有,其中不乏一些当下时尚做法,人们把蒲公英添加了新元素,让普普通通的蒲公英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抢手美食。让人百吃不厌,即丰富了餐桌又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每年开春树林带里、大路旁、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提着小筐采挖蒲公英的人们,它们已经等不到6月6就被采挖回家上了餐桌。

把蒲公英捡干净洗净切碎,拌上干面粉,上锅蒸十几分钟,端下锅。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葱花子、食盐或者是素炒、荤炒随意调拌。清香可口,略带苦味,仍然保持着它清热毒,散滞气的药用价值。

我是杨福华,出生于新疆芳草湖农场长大于新疆芳草湖农场,深深地热爱着芳草湖的一草一木,因此,渴望握紧手中的笔记录、书写、传递芳草湖的故事。谢谢大家耐心阅读和鼓励,祝福您们,感谢您们。

写于年4月28日于春天写于芳草湖家中。

芳草湖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rybw/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