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 http://m.39.net/pf/a_4359076.html

夜间磨牙即“齘(xiè)齿”,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齘齿者,是睡眠而相磨切也。”本病多见于儿童。一般多从肠道寄生虫论治,但很多人检查并没有虫卵,或服用驱虫药仍没有明显效果。中医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具体论治如下。

食积:过量进食零食,或晚餐进食过饱、临睡前加餐等,导致食积胃肠,入睡后仍处于工作状态,出现磨牙。因儿童消化、神经功能不完善,故多见于儿童。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治疗:消食化积。

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焦三仙各15g,炒枳实15g,焦白术30g,木香10g,砂仁(后下)6g,炒莱菔子10g,陈皮15g,炙甘草6g。

加减:食积较重者,可加焦槟榔10g,焦谷芽15g,炒鸡内金10g;兼见脾虚消瘦者,可加党参10g,炒山药15g;兼见胃热便秘者,可加黄芩10g,连翘10g,大黄6g;兼见痰湿内阻者,合二陈汤,岳美中先生曾据“痰生百病”辨治本病(见《岳美中医案集·燥湿化痰法治疗咬牙症》)。

单方:陈皮10g,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也能明显改善磨牙症状。

虫积:肠道寄生虫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磨牙。最常见的是蛔虫和蛲虫。它们寄生于体内,释放毒素,引起腹痛、消瘦、烦躁、肛门瘙痒等一系列症状,磨牙也是症状之一。检查大便多发现虫卵。

治疗:驱虫杀虫,调理脾胃。可选用使君子散、乌梅丸、化虫丸等。平时注意饮食卫生。

肝风:愤怒、紧张等,可导致磨牙。如愤怒时的咬牙切齿,压力过大时,不自觉地咬紧牙关等。本类患者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肝风导致的夜间磨牙属痉证范畴。这类患者多肌肉紧张度高,其面部颌骨肌群紧张性较高而引起磨牙。

治疗:息风止痉。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0.6g,钩藤(后下)15g,防风10g,蝉蜕6g,桑叶10g,菊花10g,白芍15g,生地15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甘草6g。

外风:外感风邪,侵袭面部经络筋脉,导致夜间磨牙。《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风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因睡眠气息喘而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相磨切有声。”《幼幼集成》云:“梦中咬牙者,风热也,由手足阳明二经积热生风,致令相击而有声也。”

治疗:疏风解痉,养血清热。

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白僵蚕10g,全蝎1.5g(研末冲服),蜈蚣1条(研末冲服),天麻10g,当归15g,生地15g,赤芍12g,黄芩15g,甘草6g。

气郁:肝气郁结,不得疏泄,精神紧张,引起磨牙。多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治疗:解郁安神。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香附15g,郁金15g,合欢花15g,佛手10g,苏叶10g,炙甘草6g。

此外,缺钙等原因也可导致磨牙。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和调整心态,儿童白天玩耍不要过度兴奋,睡前不要看惊险的影视剧等。

磨牙症是指人在睡眠或醒着时有无意识的上下牙齿彼此磨动或紧咬的行为。按时间可分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对应为清醒时磨牙及无意识磨牙。磨牙会对自己的牙齿和面部造成一定的影响。磨牙症现已成为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用穴位点按疗法治疗此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取穴:合谷、内庭、太冲。操作方法:先用手掌大鱼肌按摩穴位至发热,再用大拇指分别点揉以上穴位各5分钟,两侧都要按摩点揉。每日2~3次。要坚持治疗,才能收效。

按:夜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一般分为3型:磨牙型、紧咬型和混合型。人在6岁~13岁都处于换牙期,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都会有磨牙现象。但是,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若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是一种病态。常见的磨牙原因有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胃肠道疾病、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等等。中医谓“齘齿”。中医认为多属于有胃火、心火或肝风内动或胃肠有虫等导致。合谷,别名虎口,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出自《灵枢·本输》。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针灸学四总穴歌讲“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合谷配太冲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者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病止。因此肝风内动或心火旺盛等导致的磨牙症用此二穴定有疗效。合谷配内庭具有泻胃火,降呕化积滞,理气止痛之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胃火或火热之邪导致的磨牙症及风火牙痛及口腔黏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可起立竿见影之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yfyl/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