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领从吃面的变化看建国七十年人民生活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面”是人们的主食,有的地方叫面,有的地方叫面条。我们家乡豫东的人们称它为面条。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建国七十年来吃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妈妈给我们做面条总是在案板上一小块面一小块面的踅,踅踅切切,最后下到锅里。一半糊糊,一半很短的面茬茬。那时吃面条就是喝点咸汤。 吃长一些的面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干榆树皮放臼里捣碎过罗,罗下的榆皮面掺在面里,能把面擀的长一些,因为榆皮面有粘性,吃到嘴里滑溜的很。那时候不讲老人小孩谁生日,也没听谁说过吃长寿面条。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砸棉花籽掺丁点儿面踅面条的,有用红薯掺面踅面条的,做的面条长的圆的尽是不规则形。 大人哄小孩子玩,拉着小孩子的两手,一拉一晃“捞罗罗,打面面,问问你吃啥饭,凉面条子(过水的面)打鸡蛋,扑扑楞楞吃三碗”可见人们对面条的向往,打鸡蛋的面条能吃三碗,那不是三个人的量吗? 七十年代初,生产队大面积种植红薯,因为红薯稳产又高产。红薯成为人们的主食。“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一日三餐吃红薯嘴里好无味。很多人有烧心、吐酸水的毛病。人们变着法儿吃红薯面。把红薯干面和成面团子上锅蒸熟,用铁揦子揦成蚯蚓状的面柱,兑上咸汤,配些葱花或韭菜叶,便是美味。(这称为红薯面条) 红薯干面掺少许小麦、大豆、高梁这几样中任意一样的面,擀出来的面条要比纯红薯干面条又长又好吃。但这几样庄稼产量低,家家户户分到手的很少。这样的面条很少吃。邻居老爷爷曾经这样说过:“谁家吃的面条用筷子一挑多长,就说明谁家是富裕户。” 70年代中期,部分土地使用了化肥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人们碗里的面条有了改善。百分之七十的家庭能吃上杂面条(红薯干面为主掺些大豆、高梁面)。不过面条碗里有三成红薯叶、芝麻叶、野菜等。有时候面条里捎带下零碎红薯、胡萝卜。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几顿纯小麦面条。但都是白水面条。杂面条更是白水面条,白水面条就是清水烧开下面条,盐一般是不可少的,配些房前屋后种的青菜,或者红薯叶和野菜。回忆那时的白水面相当香。虽时隔几十年,现在还能回味出那白水面条的香味。特别是午间剩下的面条,放到晚上收工回家,剥个蒜瓣就着吃,美味的很。这里说一个吃剩面条蝎子蛰嘴的事。那时人们的房子多是土肧墙,有的厨房墙壁缝没用泥抹平,墙缝和碗台子{相当于现在厨房碗柜}缝子相连。曾有一妇女从地里收工回来,天已黄昏没来及点灯,端起放在碗台子的半碗剩面条就吃,刚吃几口“嗷唠”一声,一手捂嘴,一手把碗扔了。点灯一看洒在地上的面条里有只蝎子,原来那只蝎子卧在面条碗里受惊猛蛰了她的嘴唇子,瞬间已经肿起个疙瘩。吃个剩面条又遭蝎子蛰,都是贫穷惹的祸。 七十年代后期面条的级别逐渐升级。 夏天天热,人们喜欢吃捞面条。先做好一点咸汤,放些菜花,然后把煮熟的面条捞进凉水里再捞到碗里,兑些咸汤。咸汤里放些如韭菜、荆芥、鸡蛋花、茄子块、油条切段等,另外放少许蒜泥。但这都是在过节或待客时才吃这样的面条。因为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喝粥省,吃面费,吃顿疙瘩卖块地。”也有少数吃绿豆面条的。绿豆面又长又筋道,淡青色。人们说绿豆面“一柱子一碗”太奢侈了。绿豆是要年关炸绿豆丸子的,吃绿豆面条的次数更少。面条切宽一些就做成了面叶。也有把面条做成扯面的,扯面条近似烩面。 改革开放后,各地小饭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小饭馆的面条是不少卖的。白菜、青菜、绿豆芽、黄豆芽等做臊子下面条为素面,初卖两角。猪肉切丝等做臊子下面为肉面(面条又升一大级),初卖五角。我们集上一饭馆卖面条,近处一学校老师常去吃,人又熟,店主又放心,嫌回回收钱麻烦,于是说:“你自己记着,吃够一百碗面条给一回钱”。后来小集镇上也卖上了羊肉烩面、牛肉烩面。时间不长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也惠顾了小集小镇。那面条真叫长,面条碗放在饭桌上,用筷子夹着面条上挑,胳膊伸到最高处面条的下头还在碗里呢。农村人吃面条讲究起来,做卤面第一遍先蒸熟,蒸二遍揉酱油,拌肉丝拌菜;炒面条先蒸熟再兑油兑菜放锅里炒。白水面条基本没谁吃了。八十年代末方便面来到了农村。方便面顾名思义吃着方便携带方便,又称“泡面”、“速食面”。外出旅游下地干活便于携带,劳动中饥饿了随时充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擀面条工具已换成了压面条机。压面条机用十多年后也尘封了。继而是挂面,近几年超市流行卖湿面条。做面方法多种多样,配以各种菜肴、肉类、佐料,和过去的白水面条相比堪称贵族面条。 我女儿安家镇江,我去那儿有幸吃到了江南天下第一面----镇江锅盖面。镇江锅盖面熬汤主料有八角、桂皮、良姜、花椒、小茴、丁香等二十多种香料,辅料有葱、姜、蒜、食盐、白糖、鸡精、猪精等。镇江锅盖面在下面锅里放着锅盖,是镇江三怪之一。锅盖放在面锅里煮的好处,是汤滚沸时易于清除浮沫,保持面汤不浑浊。其特点汤清面软、不沾不乱、青头鲜嫩。面煮熟捞碗里后,就面小菜还有十多种,比粉丝还细的姜丝有十厘米长,白亮亮的、姜汁、蒜汁、碎咸菜、香醋、麻油等,根据自己口味任意选择。进了面店看大厅墙壁上,足足几十样面价目录任你选,长鱼(黄鳝)面、牛肚面、肥肠面、腰花面、猪肚面、肉丝面、碎肉面等面价目录任你选择。另外还有宝堰干拌面、麻油凉拌面、烂焐面等等。好吃的面简直多到数不过来,给口舌带来无比痛快的享受。 镇江锅盖面这么好吃,据说在“中国十大面”中还排不上号。像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等等这些面会更好吃。 建国七十年的发展给吃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与伟大的时代,归功与领导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作者:朱祖领,男,66岁,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朱楼村人,退休高级教师,周口市作协会员,年高中毕业,74年当民师,79年在全镇民师整顿时作文获满分,80年考入鹿邑师范。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爱读书,写作、教学论文在县,省,国家级获奖多篇,在《文史博览》《老子文学》,《周口日报》、《周口晚报》《新鹿邑报》、《河之洲》发表作品多篇。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我与祖国共命运》一书中发表一文,年8月所写《70年的种田变化》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 编辑很辛苦,请动动您尊贵的手,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二字,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uixianga.com/xhxyfyl/6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止咳化痰平喘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